「挑夫古道」昔稱「十分崠越嶺古道」,大致上與現今苗60縣道重疊,大約是從三義鄉雙連潭起,經箭竹頂步道口、隘寮小棧等,在埤頭坪與現苗60縣道路銜接往大湖方向,在海拔最高處十分崠山與數條產業農路古道交會,是通往大湖、黃四寮、出礦坑、新鷄籠等分向輻輳,早年因交通不便,物資缺乏,善心人士在此交通要設茶亭提供茶水,以解挑夫過客行腳困頓飢渴,就是著名的「十分崠茶亭」就是甚具歷史文化、社會變遷見證的交通輻輳景觀建築,週遭環境自然生態豐富且甚具特色,現已列入縣定古蹟保存。

相傳往昔挑夫古道過往人口、貨物非常頻繁,山上所產農特產品由挑伕運往三義,長在清晨三;四點鐘時分會合結伴出發,數十人成一列縱對,每數人間格使用一支火把照明,在早年電力缺乏時期,長蜿蜒成一條數十公尺長的火龍在山中遊走,壯觀異常。
十分崠茶亭外觀及所在位置(周明攝影,2013年6月)
斷龍坑雙連伯公祠全貌
三福神伯公祠全貌
目前主要路段寬福大約2m左右,柏油及水泥路面交互銜接,沿途景觀清新秀麗、自然生態豐富,間有藍腹鷳、竹鷄、松鼠等各種鳥獸經過路面或穿梭路旁林中。途中如隘寮小棧、十分崠茶亭、指標性伯公祠如:斷龍坑雙連伯公、埤頭坪三合祀伯公、鍾月輝屋側伯公、九份伯公、九份口福德祠等,都十分具有歷史典故及文化內涵等特色,沿途均設地圖路標、各式景觀標誌、休憩設施及農場果園(如農曆五月端陽節前後盛產的紅肉李、農曆八月中秋前後盛產的牛心柿等),是拜訪伯公祠兼騎車、健行、賞景、採果的理想古道。

前述沿途名勝景點,除埤頭坪三合祀伯公已在經典典藏精選亮點中介紹外,位於古到最高點的「十分崠茶亭」特值一提,此處正好在新鷄籠與大湖鄕南湖村交界,東以關刀山山脊綿接大湖鄕,是通往大湖、黃四寮、出礦坑、新鷄籠等分向輻輳,亭內提供茶水,以解挑夫過客行腳困頓飢渴,正顯示客家傳統生活「奉茶」的悲憫佈施和人親土親的精神文化特色,文化部已將其列入縣定古蹟保存。

茶亭為單開間閩式紅瓦祠堂,兌形鵝頭馬背,脊堵淺浮雕螭龍紋飾,石塊修砌壁面,左右雙拱門;祠內壁、地面水泥粉光,內置石板凳、灶門、園桌,屋頂桁架桷枝裸露,整體造型古樸典雅,坐落於挑夫古道高點稜線四岔路口上,衛星定位座標為:N:24.40829;E:120.84029;海拔高:560m。

茶亭基座入口處以石板修砌駁崁成為護臺,石階上下進出,庭後大院草皮舖面、花臺、石椅、觀景臺設施精緻,鳥瞰四周山巒起伏、瞬間雲靄變幻萬千,四季景色宜人。亭後有芭蕉樹一株,左後斜坡下為紅肉李果園,有新隆村水果產銷第五班駐地經營,產果品質極佳,右側路旁牛心柿,筆者進行田調時事逢盛產季節,果實累累,魅力十足,吸引遊客駐足留連、步捨離去。